本书主要内容提示
《道德经与百喻经俗译:解读古典智慧,启迪现代人生》
《道德经》
作者:老子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0年
《百喻经》
作者:僧伽斯那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全书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共计81章,老子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阐述了对宇宙、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的看法,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等名言,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百喻经》是一部印度佛教故事集,由僧伽斯那所著,该书以寓言故事的形式,阐述了佛教的教义和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收录了100个寓言故事,分为十品,每一品都有其特定的主题。
《道德经》
1、道经: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永恒不变的规律,道经部分主要阐述了“道”的本质、作用以及如何遵循“道”的原则。
2、德经:德经部分主要论述了“德”的内涵、作用以及如何修养道德,老子强调,人应当顺应自然,追求道德修养,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百喻经》
1、第一品:以“愚人骑象”为喻,阐述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
2、第二品:以“盲人摸象”为喻,揭示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
3、第三品:以“猴子摘果”为喻,说明了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愚蠢。
4、第四品:以“农夫播种”为喻,阐述了佛教的修行方法。
5、第五品:以“盲人摸钟”为喻,说明了佛教的教义。
6、第六品:以“盲人骑马”为喻,阐述了佛教的“无我”观念。
7、第七品:以“盲人过桥”为喻,说明了佛教的修行过程。
8、第八品:以“盲人寻宝”为喻,阐述了佛教的“智慧”观念。
9、第九品:以“盲人捕鱼”为喻,说明了佛教的“慈悲”观念。
10、第十品:以“盲人听琴”为喻,阐述了佛教的“禅定”观念。
《道德经》与《百喻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寓言故事,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的真理,在现代社会,我们仍可以从这两部经典中汲取智慧,启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