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提示
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1949-1989):历史轨迹与理论发展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事诉讼法学作为法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摸索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本文旨在对1949-1989年间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其历史轨迹与理论发展,以期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提供借鉴。
1、研究背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逐步建立,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49-1956):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主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展开,探讨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程序和制度。
(2)发展阶段(1957-1978):这一时期,民事诉讼法学研究逐渐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诉讼制度、证据制度等方面。
(3)繁荣阶段(1979-198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
2、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在理论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包括:
①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如诉讼主体、诉讼客体、诉讼法律关系、诉讼权利义务等。
②诉讼制度的研究:如审判制度、执行制度、仲裁制度等。
③证据制度的研究:如证据种类、证据规则、证据收集与审查等。
(2)实践成果:在实践方面,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主要体现在:
①推动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和完善。
②为司法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③提高司法人员的业务素质。
1、书籍信息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作者:李浩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9年
2、书籍介绍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作者李浩教授系统梳理了1949-1989年间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历史轨迹与理论发展,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从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诉讼制度、证据制度、司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949-1989年间,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对这一时期的研究综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历程,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