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提示
《辨证录》卷七:中医辨证施治的瑰宝
《辨证录》是清代著名医家程钟龄所著,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全书共七卷,卷七主要论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
程钟龄(1627-1703),字仲仁,号杏轩,清代江苏武进人,程钟龄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医学家,擅长内科、妇科、儿科等,尤其擅长辨证施治,他的著作《辨证录》被誉为中医辨证施治的瑰宝。
《辨证录》卷七主要论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分为三篇,分别为:
1、辨证总论:阐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
2、辨证各论: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辨证要点、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3、辨证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疗效。
卷七在辨证各论中,详细介绍了以下疾病:
1、外感病:包括感冒、咳嗽、发热等。
2、内科杂病:包括胸痹、心痛、眩晕、头痛等。
3、妇科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
4、儿科病:包括发热、咳嗽、腹泻等。
1、辨证总论
在辨证总论中,程钟龄提出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他认为,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只有准确辨证,才能对症下药。
2、辨证各论
在辨证各论中,程钟龄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辨证要点、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在论述感冒时,他提出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燥热四种”,并针对不同证型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3、辨证案例
在辨证案例中,程钟龄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疗效,他治疗一位患有胸痹的患者,通过辨证施治,最终使患者康复。
《辨证录》卷七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瑰宝,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当今医学界,学习《辨证录》卷七,对于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