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提示
中国古代“名”的政治思想研究——以《名实论》为例
《名实论》
作者:王夫之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87年
《名实论》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代表作之一,该书集中探讨了“名”与“实”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体现,王夫之,字而农,号船山,是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在书中以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论证,阐述了自己对“名实”关系的独特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实论》共分为三卷,以下为各卷的主要内容:
第一卷:论名
本卷主要论述了“名”的概念、起源和发展,以及“名”与“实”的关系,王夫之认为,“名”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和反映,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他也指出,“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第二卷:论实
本卷重点探讨了“实”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名”的关系,王夫之认为,“实”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名”所反映的对象,他强调,“实”是“名”的基础,没有“实”就没有“名”,他也指出,“实”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卷:论名实之辨
本卷是全书的精华部分,王夫之在此深入探讨了“名实之辨”的问题,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往往会出现“名实不符”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夫之提出了“名实相即”的观点,即“名”与“实”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他强调,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使“名”与“实”达到统一。
《名实论》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著作,具有以下研究价值:
1、揭示了“名实”关系的本质,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后世哲学、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为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参考。
《名实论》是中国古代“名”的政治思想研究的典范之作,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名实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为当代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