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提示
从宇宙本体论到理性本体论的转折
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这一转折不仅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形成,也推动了哲学本体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将围绕康德这一思想转变,探讨其从宇宙本体论到理性本体论的演变过程。
《纯粹理性批判》
作者:伊曼努尔·康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60年
《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的代表作之一,于1781年首次出版,该书旨在批判和重建理性认识论,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康德对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理性本体论。
1、康德对宇宙本体论的批判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首先对宇宙本体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宇宙本体论试图通过理性推理来认识世界的本质,但这种尝试是徒劳的,康德指出,宇宙本体论所追求的“终极原因”和“绝对实在”是无法通过感性经验得到的,因此是虚假的。
2、理性本体论的提出
在批判宇宙本体论的基础上,康德提出了理性本体论,他认为,理性本体论的任务不是追求宇宙的本质,而是探讨理性自身的可能性,康德将理性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面,并指出理性本体论的研究对象是知性。
3、知性范畴与先验概念
在理性本体论中,康德提出了知性范畴和先验概念,知性范畴是理性用来认识世界的工具,包括空间、时间、因果性等;先验概念是理性先天具有的概念,如存在、实体等,康德认为,通过知性范畴和先验概念,人们可以认识世界,但这种认识是有限的。
4、本体论研究的局限性
康德认为,理性本体论虽然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但其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理性本体论无法揭示世界的本质;由于理性自身的局限性,我们无法完全认识世界。
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从宇宙本体论到理性本体论的转折,标志着西方哲学史的一次重要变革,康德通过批判宇宙本体论,提出了理性本体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康德也指出,理性本体论的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这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本体论问题提供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