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方典》卷1127-1132:探寻古代地理志的瑰宝
《职方典》是我国古代地理志的重要著作之一,由清代学者钱大昕编纂,钱大昕(1728-1804),字子厚,号辛楣,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学者、史学家、地理学家,钱大昕的这部著作,历时数十年,终于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完成,共计一百二十卷。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79年
《职方典》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志著作,主要记载了我国自汉至元代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分为一百二十卷,其中卷1127-1132为地理志的最后一部分,记载了元代及明代初期的地理情况。
书的大纲如下:
卷1127:地理志总序
卷1128:地理志地理总志
卷1129:地理志地理沿革
卷1130:地理志地理沿革续
卷1131:地理志地理沿革续
卷1132:地理志地理沿革续
在卷1127-1132中,钱大昕详细记载了元代及明代初期的地理情况,这一时期,我国地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钱大昕通过对这一时期地理的梳理,为后世研究我国古代地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卷1127为地理志总序,钱大昕在序中阐述了编纂《职方典》的宗旨和原则,并对地理志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卷1128至卷1132则分别从地理总志、地理沿革、地理沿革续等方面,详细记载了元代及明代初期的地理情况。
在地理总志中,钱大昕对这一时期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在地理沿革中,他重点分析了这一时期行政区划的变迁、城池的兴衰、道路的演变等,钱大昕还记载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宗教、民族等方面的地理特点。
《职方典》卷1127-1132的编纂,不仅为后世研究我国古代地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对推动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钱大昕在编纂过程中,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功底,使得这部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职方典》卷1127-1132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地理志著作,它不仅为后世研究我国古代地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对推动我国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地理学爱好者、历史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来说,这部著作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