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中的易类经典:经部34卷的智慧宝库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由清代乾隆皇帝下令编纂,历时十三年完成,这部巨著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收录了儒家经典,而《易》作为经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34卷的篇幅,展现了易学的深厚底蕴。
作者:清代编纂者
出版社:清代皇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四库全书》中的易类经典,主要收录了《周易》、《易经》、《易传》等易学著作,以下是这些著作的简要介绍及篇章内容:
1、《周易》
《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易经》,下篇为《易传》。《易经》以六十四卦象为基础,通过对卦象的解读,阐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2、《易经》
《易经》是《周易》的简称,主要内容包括卦象、卦辞、爻辞等。《易经》通过卦象的变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3、《易传》
《易传》是对《周易》的注释和阐释,包括《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杂卦传》等。《易传》对《周易》的卦象、卦辞、爻辞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使《周易》的内涵更加丰富。
在《四库全书》的易类经典中,这些著作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易学的基石,以下为《四库全书》易类经典的篇章内容:
1、《周易》上篇:《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等卦象。
2、《周易》下篇:《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等卦象。
3、《易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杂卦传》等。
《四库全书》中的易类经典,不仅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易学知识,还对我国哲学、文化、历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著作所蕴含的智慧,至今仍为人们所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