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提示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习参考资料:抗日战争前期(1937-1942)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
作者:李辉凡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是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李辉凡先生所著的一部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文学作品的专著,该书以抗日战争前期(1937-1942)为时间背景,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特点、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章:抗日战争前期文学创作的背景与特点
1、抗日战争爆发前我国文学创作的现状
2、抗日战争爆发后文学创作的转变
3、抗日战争前期文学创作的特点
第二章:抗日战争前期文学作品的分析
1、长篇小说创作
2、中短篇小说创作
3、诗歌创作
4、戏剧创作
第三章:抗日战争前期文学创作的成就与影响
1、文学创作的成就
2、文学创作的贡献
3、文学创作的历史意义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前期文学创作的背景与特点,作者指出,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文学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色彩,文学主题从关注个人命运转向关注民族命运,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以下特点: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责任感。
第二章对抗日战争前期文学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作者从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戏剧四个方面,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如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以及鲁迅的《阿Q正传》、沈从文的《边城》等中短篇小说,都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佳作。
第三章探讨了抗日战争前期文学创作的成就与影响,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题材、风格、情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些作品也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是一部全面、深入地研究抗日战争前期文学创作的专著,该书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特点、成就及其历史意义,而且对于研究我国现代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