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杂志》第14-15卷:文化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见证
《东方杂志》第14-15卷是由著名历史学家、编辑家胡适主编,由商务印书馆于1925年出版的一套综合性学术期刊,作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学术期刊之一,《东方杂志》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广泛的影响力,记录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文化变迁和社会发展。
作者信息:
作者:胡适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25年
书籍介绍:
《东方杂志》第14-15卷共收录了从1924年到1925年的文章,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这一时期的《东方杂志》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记录了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变迁。
书的大纲:
《东方杂志》第14-15卷的大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文学评论:对当时文学作品的评论和分析,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
2、历史研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地方史等。
3、哲学研究:对哲学思想的探讨,包括伦理学、美学、逻辑学等。
4、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的介绍和研究,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5、艺术评论:对艺术作品的评论和分析,包括绘画、雕塑、音乐等。
6、社会问题: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包括教育、经济、法律等。
以下是《东方杂志》第14-15卷中的一些代表性篇章内容:
1、《文学革命论》:胡适在文中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主张文学应以白话文为主,反对文言文的束缚,倡导文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2、《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在这篇文章中对中国哲学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展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
3、《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胡适探讨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强调科学精神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绘画艺术论》: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文中对绘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艺术理念。
5、《教育改革刍议》: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文中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思想,主张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东方杂志》第14-15卷作为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的代表性期刊,不仅记录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变迁和社会发展,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对这一时期文章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以及学术界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