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提示
《黄帝内经》中的系统解剖学与微观解剖学诠释研究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瑰宝,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该书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涵盖了医学理论、诊断、治疗、养生等多个方面,系统解剖学和微观解剖学的诠释在《黄帝内经》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黄帝内经》的作者并非一人,而是多位古代医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书中以黄帝与岐伯等人的对话形式出现,因此被称为《黄帝内经》。
出版社:历代传抄,无明确出版社。
出版时间:成书于战国时期,具体年份无法考证。
《黄帝内经》中的系统解剖学主要是指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在《素问》和《灵枢》中,对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功能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提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也,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也,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也,决断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微观解剖学则是指对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等微小结构的描述,在《黄帝内经》中,对脏腑、经络、气血等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到:“九针者,天地之经,人之血脉也,十二原者,阴阳之合,气血之所出也。”
《黄帝内经》共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素问》和《灵枢》。
1、《素问》主要阐述了医学理论、诊断、治疗等方面,共81篇,系统解剖学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脉要精微论》、《五脏别论》等篇章中。
2、《灵枢》主要阐述了经络、气血、针灸等方面,共81篇,微观解剖学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九针十二原》、《本神》等篇章中。
《黄帝内经》中的系统解剖学和微观解剖学诠释,为后世医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