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提示
《孟子集注》卷四解读:儒家思想的深邃内涵
《孟子集注》卷四,是宋代学者朱熹对《孟子》这部儒家经典进行的深入注解之一,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以下是关于《孟子集注》卷四的详细信息:
作者:朱熹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87年
ISBN:978-7-101-00529-5
《孟子集注》是朱熹在深入研究《孟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学思想,对《孟子》进行逐章注解的著作,全书共分为七卷,卷四主要对《孟子》中的“离娄上”、“离娄下”、“万章上”、“万章下”、“告子上”、“告子下”、“尽心上”、“尽心下”等篇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书的大纲如下:
1、离娄上篇总论
2、离娄上篇各章注解
1、离娄下篇总论
2、离娄下篇各章注解
1、万章上篇总论
2、万章上篇各章注解
1、万章下篇总论
2、万章下篇各章注解
1、告子上篇总论
2、告子上篇各章注解
1、告子下篇总论
2、告子下篇各章注解
1、尽心上篇总论
2、尽心上篇各章注解
1、尽心下篇总论
2、尽心下篇各章注解
《孟子集注》卷四的注解内容丰富,朱熹在注解中不仅对《孟子》原文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解读,还结合了自己的理学思想,对孟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剖析,以下是卷四中的一些精彩解读:
1、在注解《离娄上》时,朱熹提到:“孟子之学,以仁为本,以义为用,以礼为节,以智为明,以信为诚。”这句话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核心,即仁义礼智信。
2、在注解《告子下》时,朱熹指出:“告子之学,以性善论为宗,以性恶论为辅,以性无善无不善论为末。”这表明朱熹对告子学说的理解,以及他对孟子性善论的认同。
3、在注解《尽心下》时,朱熹强调:“孟子之学,以道德为本,以仁义为用,以礼乐为节,以智慧为明,以诚信为诚。”这进一步阐述了孟子思想的基本原则。
《孟子集注》卷四的解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而且对于研究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孟子集注》卷四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儒家思想的深邃内涵,以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