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提示
《资治通鉴》卷第146:五代十国风云录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纂,该书共294卷,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末年(公元959年)的历史,涵盖了16个朝代,是我国历史文献中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
作者:司马光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78年
ISBN:978-7-101-00404-4
《资治通鉴》以其严谨的编纂态度、丰富的史料和独特的编纂方法,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光在编纂过程中,广泛搜集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各种史料,对史实进行了详尽的考证,使得该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资治通鉴》卷第146主要记载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南方还有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等九个政权并立,卷第146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卷第146共分为三篇,分别记载了以下内容:
1、后梁:主要记载了后梁的建立、发展、灭亡过程,以及后梁皇帝朱温的生平事迹。
2、后唐:主要记载了后唐的建立、发展、灭亡过程,以及后唐皇帝李存勖的生平事迹。
3、后晋:主要记载了后晋的建立、发展、灭亡过程,以及后晋皇帝石敬瑭的生平事迹。
卷第146还记载了南方九个政权的兴衰,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些著名战役,如后梁与后唐的“河阳之战”、后晋与契丹的“沙场之战”等。
《资治通鉴》卷第146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画卷,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斗争、军事冲突以及文化发展,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探讨历史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