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提示
现象学的观念:解读胡塞尔《逻辑研究》的哲学精髓
作者:爱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1年
《逻辑研究》是德国哲学家爱德蒙德·胡塞尔的一部重要著作,首次出版于1900年,作为现象学的奠基之作,该书对20世纪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胡塞尔在书中提出了现象学的观念,旨在揭示人类意识的本质和结构,为后来的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逻辑研究》共分为四卷,以下是各卷的主要内容:
第一卷:现象学的基本观念
本卷阐述了现象学的基本观念,包括直观、意向性、对象性等概念,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本身,通过对意识的直接体验和描述,揭示出意识的本质和结构。
第二卷:纯粹逻辑的范畴
本卷探讨了纯粹逻辑的范畴,如存在、本质、属性等,胡塞尔认为,这些范畴是意识结构的基本要素,对于理解意识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卷:纯粹逻辑的法则
本卷研究了纯粹逻辑的法则,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胡塞尔指出,这些法则是逻辑推理的基础,对于理解意识的逻辑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卷:纯粹逻辑的系统
本卷构建了纯粹逻辑的系统,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胡塞尔认为,这一系统是现象学逻辑的完整体系,对于理解意识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现象学的观念在《逻辑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观性:胡塞尔强调直观在现象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直观是理解意识本质的关键。
2、意向性:胡塞尔认为,意识总是指向某一对象,这种指向性即为意向性,意向性是意识结构的基本特征。
3、对象性:胡塞尔指出,意识与对象的关系是现象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对象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出意识的本质。
4、纯粹性:胡塞尔主张现象学研究应排除一切外在因素的影响,追求纯粹的现象学体验。
5、逻辑性:胡塞尔认为,现象学逻辑是现象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意识的逻辑结构进行分析,揭示出意识的本质。
《逻辑研究》作为现象学的奠基之作,对20世纪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胡塞尔在书中提出的现象学观念,为后来的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通过对《逻辑研究》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象学的精髓,为我国哲学研究的发展贡献力量。